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7]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
,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
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
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
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
[15]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
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关于蔡琰在北方是否嫁于左贤王历来有不一样的看法:据《后汉书》记载,蔡琰是“没于”
左贤王,而不是“嫁于”
左贤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称为“阏氏”
,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没有这个称号,所以认为蔡琰与左贤王并不是夫妻关系;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赎回蔡琰花费了非常大的价钱,远远超过了普通奴隶的价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边的地位也不低。
一些文艺作品像京剧等就将蔡文姬写成左贤王的王妃。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仍存争议。
郭沫若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发表论文质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
郭沫若等人认为《后汉书》所著录的《悲愤诗》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点:1.据《后汉书·董祀妻传》,文姬是“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的,诗中不应说是为董卓部众所驱虏。
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视,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权里爵位很高,董卓死后他才被王允所杀,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后,而诗中说为董卓所驱虏入胡。
3.骚体一章中有“历险阻兮之羌蛮”
一句,与文姬为南匈奴所掠获事实不合。
又有“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
二句,与当时南匈奴所处地域河东平阳一带地理环境不合。
但谭其骧认为这三项中,没有一项是站得住的。
因为:1.董卓的部众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愤》中说“卓众来东下”
,“来兵皆胡羌”
,这些胡兵不正是“胡骑”
?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来已分裂为二部分,一部分内徙河东,另一部分仍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如果“南匈奴”
是指留居在那里的一部分,地理环境与所描叙的就正相符合。
3.董卓的部众纪律很差,当时蔡文姬在关东原籍被掳,蔡邕远在长安,而她被掳后三个月蔡邕即被杀,无从获得消息,更谈不上营救。
董卓部队中的羌胡都是关中人,蔡文姬被掳后被西驱入关,入关后到过羌蛮之地,也就毫不足怪。
所以可以肯定《悲愤》二章确是蔡文姬的作品。
新书随身水灵珠之悠闲乡村上传,一样乡土悠闲。徐岭因父亲上山受伤毅然辞职回家。后偶得山河珠,在北纬30°附近探索出各种传奇生物传说中的古物远古神庙,从此带领家乡大发展,让全乡成为世界著名的度假胜地。而他和红颜的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老白书友群237800524...
啥?身为王牌军医的我穿越了,但是要马上跟着王爷一起下葬?还封棺两次?你们咋不上天呢!司夜云掀开棺材板,拳拳到肉干翻反派们。躺在棺材板里的轩辕靖敲敲棺材盖开棺,王妃说本王还有救!...
世人道邪王冷酷危险,她不仅染指他,还上下其手,上完就走。但为什么走到哪都有他?爱妃是对本座那晚的表现不满意?满意个鬼,她腰都断了!她是青云国有名的废物,声名狼藉!他是全大陆最尊贵的王者,居然要娶个废物为妻?侍卫们忧心忡忡,他们爷一定是哪里坏掉了!她表示没有感情!不嫁不嫁!他淡定感情?多做几...
本书又名罪都为了挽救女友的性命,我不得已的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职业,可我没想到,到了最后,我身陷泥泽,退而不出,她(这是一本坑深无解的第一人称都市,展开效果,一步一颗雷我是云四海,我挖起坑来,我自己都怕!某些情节夸大处理,妄不可以现实论照)...
少爷女装进皇宫,温柔霸气会武功。辅佐帝王平天下,男儿更胜女儿家。全文无异能,望周知...
我认了一个干妈,干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于是我的生活开始了不一样的精彩。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王,人们也叫我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