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队是鼓励军官写作的,这跟法国普法战争后的军事改革是一致的,目的是提升军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过直属部队的军官一般不太热衷写这些东西,反倒是参谋部的军官非常热衷这些理论研究,部队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了这么一种氛围,认为参谋人员就是軍队中的文官,搞这些文字工作是文官晋升的渠道,他们直属部队的军官,应该在战场上捞军功,犯不着跟耍笔杆子的抢饭吃。
《古代战记》就是参谋部整理出来的一份军事书籍,以前陆云起也看过,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战例。
邓世才让他读一读长平之战,他也读了,一开始真的没读出什么味道来,但是读过几遍之后,他突然发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在这场战斗中,竟然极为重视后方安全。
不提一路上从秦国运转军事物资的保护工作,因为古代没有记录,但当时肯定防守严密,单单是跟赵括进行会战的时候,赵括和白起所用的军事战术大致一致,都是派偏师绕道敌人后方,但白起比赵括多做了一步,他在派兵绕道奔袭的同时,在后方安置了强兵,埋伏了赵括的奇兵,结果赵括的偷袭部队,精锐的赵国骑兵被全歼,而白起派去的秦国骑兵,却成功切断了赵括的退路,最后造成四十多万赵军投降的结局。
陆云起虽然领悟到了这些,但他并不高兴,他觉得这是邓世才这个老长官打算借古人的口让他继续留在加州当警察局长。
可之后他突然看到长平之战的一则附属战例。赵括之前,廉颇带赵兵跟秦军对峙了三年多,双方都到了断粮的时候,廉颇让人用麻袋装满沙子,搬到附近险要山头,就是著名的大粮山,秦军发现后,不管不顾就来夺粮,结果损失惨重,士气大受打击。
陆云起深受启发。
他很快就开始散布消息说,明军缺粮,在加州各地征粮。美国人的农场里的粮食,只给他们留下口粮和种子,剩下的全部征收,还不给钱,只给他们打白条。
拿着白条的美国农场主必然不会满意,明军找不到美国抵抗军,他们总是能找到的,结果当陆云起将粮食收集起来,然后集中转运的时候,果然碰到了美国大股抵抗军出来劫粮的情况,他们未必缺粮,但他们绝对不想看到明军带走他们白人种出来的粮食,吃饱后在来打白人。
可当他们集中起来攻击运粮队伍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穿着民夫衣服的车夫们,转身就拿出了各种个武器,甚至还有机关枪这样的大杀器,明军装备的机关枪还都是他们美国人设计的,落后的是加特林机枪,先进的则是马克沁机枪。
运粮车直接推到,就是防御阵地,大肆射杀着美国牛仔。
经此一战,美国抵抗军很是平静了一段时间,让陆云起突然感觉到,治安战也不是那么的无聊了。
但他还是眼馋前线,因为前线终于发来情报,美国大规模部队出现了。
从北到南,美军在三个方向集中。
在北方集中于比灵斯,这是因修建北方太平洋铁路才建立的城市,显然这是一条依托于铁路存在的交通城市,往西就是落基山脉,翻过落基山脉是爱荷达州,该州北到加拿大,南临内华达,是去美国西北沿岸的华盛顿和俄勒冈两州的必经之地。美军将主力集中在这里,显然是针对华盛顿和俄勒冈两州的军事行动的。
在中央,美军集中于丹佛,这座城市是一座草原城市,往西通往犹太州,往南通往新墨西哥州,可南可北,显然随时都能通过铁路进攻中部的加州,或者南下支援新墨西哥州。
在南方,美军则集中于休斯敦。这是一座港口和铁路枢纽,靠近墨西哥湾,有南太平洋铁路跟加州相连,铁路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平行于墨西哥边境,并且跟墨西哥铁路相连。
陆云起觉得美军野心很大,他们将兵力集中于这三个地方,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除了都是交通要道之外,都位于落基山脉东侧的大平原,却又都靠近落基山脉,显然他们打算随时翻越山脉进攻大明軍队。
而大明軍队的部署过于靠南,沿着南太平洋铁路,一直沿着美墨边境前进,这样的布局很容易受到美国在休斯敦和丹佛的軍队夹击,形成不利局面。
陆云起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老长官。
但老长官却不以为意:“你觉得美军是打算进攻我们?正巴不得呢。可我怎么感觉他们摆出的是一个守势,是打算等我们去进攻呢?”
陆云起不解道:“他们分明就是打算向西进攻,我们看到的情报,美国国内热情高涨,天天都说要把我们赶下海。”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