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渔溪镇外共有三座船坞,第一座是根据洪涛平家的老船坞建造的洪家船坞,也叫一号船坞。
第二座是去年修建,专门用来制造大船的新船坞,被称为二号船坞。
镇远二号三号和楼船,都是在二号船坞制造完成的。
现在这片占地面积最大,工人数量最多的船坞,则是最近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匆忙修建的,被称为三号船坞。
三号船坞的主要工作是制造渔船,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工人大部分都是难民,素质也良莠不齐。
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难民都不识字,也没有从事过造船相关的行业,想要短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造船工人,根本不现实。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尽快让船坞运转起来,满仓和庆慕岚只能找到金锋,把渔船的建造过程分解成了十几道工序。
渔船的制作难度本来就不高,很多渔民的渔船都是村里的木匠独自完成的。
被金锋分解成十几道工序之后,难度再一次降低,每道工序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都非常简单,难民也不需要学习整套的造船知识,只要学习好自己负责的那道工序的操作就行了。
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技术泄露。
这也是流水线作业的优势。
因为时间太紧,三号船坞现在也只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框架而已,还没来得及进行试产作业,原木就运来了。
所以今天晚上不仅是三号船坞正式开始生产,也是试运行。
尽管金锋已经把每道工序都尽量简化了,但是难民们依旧手忙脚乱。
满仓和庆慕岚一夜都没有闲着,工序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这种手把手指导工人的事情,满仓和他的徒子徒孙就够了,已经用不着金锋亲自去做了,所以金锋只是跟到第二道工序,见满仓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事情,便打算不再跟着了。
正准备回去,看到了跟在后边的郑驰远。
金锋最近也忙,已经有一阵没和郑驰远好好聊过了,这会儿正好有空,便决定和他聊一聊渔船造出来后的相关问题。
郑驰远其实也有不少问题想跟金锋商量,但是刚才看到金锋在忙,就没有上前。
看到金锋朝他走来,郑驰远赶紧迎上去行了一礼:“见过先生!”
“老郑,最近很忙吧?”金锋笑着和郑驰远打了个招呼:“看起来瘦了不少。”
郑驰远作为水师和海洋管理司的双重负责人,不仅要负责东海各处的安全,还要负责把海带从冒浪屿运回来,以及把原木拉回船坞。
几项工作重叠着压下来,把郑驰远忙得要飞起来,很多时候回去睡觉都顾不上脱衣服,倒下就睡,睡醒了掀开被子穿上鞋就能走。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是郑驰远这辈子都没有遇到过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人都瘦了黑了一大圈,制服都有些不合身了。
“东海在先生的带领下,一片欣欣向荣,别说忙点累点,就算累死了,我老郑也高兴!”
郑驰远笑着说道。
这么说不光是拍马屁,也是发自内心的一些感慨。
自从金锋来到东海之后,渔溪镇可以说一天一变样,郑驰远都看在眼里。
虽然现在的渔溪镇还到处都是工地,很多地方都又脏又乱,但是郑驰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渔溪镇一定会成为东海最富庶的地方。
作为东海水师和海洋管理司负责人,这也是郑驰远希望看到的。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忙得要飞起来,但是郑驰远却没有任何抱怨。
因为他和难民一样,都在忙碌中看到了希望。
在金锋之前,东海一直是朝廷权贵眼中的荒僻之地,没人关注。
郑驰远作为水师负责人,说好听点是东海的封疆大吏,说难听点,就是被朝廷放逐了,让他来东海做抵抗海盗的工具人。
现在金锋如此重视东海,大力发展东海,还交给他这么多重要的任务,说明对他已经完全信任了。
郑驰远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也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金锋现在和郑驰远已经熟悉,对他的马屁已经免疫了,说话也随意起来。
笑着拍了拍郑驰远的肩膀:“老郑你可不能累死了,你死了,谁来管理水师和海洋管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