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福之前有说到县城第一时间要看到总帐和分帐,结果这里看看、那里忙忙,愣是拖到了第二天这时候。
燕儿奉了茶就退下了,方小福一边看帐本一边和帐房先生聊天。方志义则被三兄弟拉过去看制度内容,也是看得惊叹不已。
这套制度可比之前他看过的详细完善多了。不过有不少都是以前的,因此看着很亲切、熟悉嘛。
方小福也没去管那边父子侄的讨论,先拿起总帐全部看了一遍,虽然这古代的记帐方式她不懂,但大致的加减还是看得懂的。
主要是一笔笔进出项的流水记录,每页底下都有载明各项小计,看着也清晰。而分帐就分门别类有些多了。
因为他们是做吃食生意的,就有各种食材的成本开支,还有器具和人手的购入开支、每月工钱等等。
因此,这里的记帐和一般商铺又略微不同,种类更细、品种更多。
不过帐房先生做了两本成本帐和两本开支帐,将一些能长期使用的支付都统一记到一本成本帐上,流动性和损耗性强的食材类成本记到另一本帐上。
工钱单记了开支帐,附了名录,有领工钱者签字画押。还有一笔开支则是临时支付,有的一直在册,有的事后能消帐或者转记。
由于目前还没有盈利帐目,因此这大大小小的帐本看到的都是各种支出。方小福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当初的一万两储备金,已经用掉一半有余了。
“三叔,这帐上只有三千多两了,是不是要再放些银子进来?”方小福看了看便扭头问方志义。
虽然这些分帐立得过于详细,但在数据库不发达的古代,这么做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发生银钱流动的行为便要记帐在册,以后查帐才清楚。
没有发生帐目问题的时候不要怕麻烦,若万一发生帐目不清问题时,就有据可查了。
“要的,我也正要说这事儿。”方志义走过来说道,“如今所需装修、一应器具都买得差不多了,最大的开支就是工钱。”
方小福点头。她刚才也粗略看了一下工钱数目,这一百多人分了不同等级,但工钱总数却有几百两银子。
谁家的铺子还没开张就要付这么多钱的?
这还是上个月各环节没有到位的安家工钱,就是人家到岗了,但是还没有分配工作,因此除了包食宿还支付了一部分工钱。
已经开始工作的如帐房先生、二表叔他们,就是要付全额工钱的。
好在这位帐房先生只能算小管事,工钱是五十两银子,再增加人手就是他的手下,工钱不用这么多了。
可是这个月开始,一百多个人手就全部分配出来了,而且三婶娘也要带着她的人马过来了,这些都是要开工钱的。
“三叔,回头造一份全部的名册给我,就是我要知道每个人的职务、年纪、工钱,以后见了人我就知道人家是谁了。”
“储备银子等过几天我买了地之后吧,我手头没带这么多。”方小福想了想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